水電改造是家裝中技術含量最高、增項風險最大的環節。據統計,超過70%的裝修糾紛源于水電增項,部分業主甚至因增項費用超支300%而被迫停工。本文深度解析水電改造中的8大增項陷阱,結合真實案例與行業數據,助您避開裝修公司的“隱形刀”。
一、點位計算:模糊定義下的“糊涂賬”
陷阱本質:裝修公司通過模糊“點位”定義牟利。例如,將雙控開關拆分為2個點位、網絡插座與電視插座合并計算,或以“未來需求”為由強制增加冗余點位。
案例:北京某業主90㎡房子被標注128個點位,實際需求僅76個,多付1.2萬元。
避坑指南:
簽約前明確“點位包含內容”(如單控/雙控開關、五孔插座、網絡接口等);
根據家具布局圖精準規劃點位,拒絕“為增項而增項”的冗余設計;
要求合同標注“點位誤差不超過5%”,超量部分由裝修公司承擔。
二、材料偷換:從“國標”到“非標”的降級
陷阱本質:報價單標注品牌材料,實際使用工程尾貨或雜牌產品。例如,水管標“偉星”卻用無質保的工程余料,電線標“遠東”卻混入銅包鋁線。
案例:上海某業主家中使用非標電線導致短路,維修時發現線徑不足標稱值的80%。
避坑指南:
合同中明確材料品牌、型號及參數(如“偉星F-PPR熱水管,壁厚4.2mm”);
材料進場時逐項驗收,拍攝管體噴碼、電線截面等細節留證;
優先選擇提供“材料溯源系統”的裝修公司,通過區塊鏈技術查詢生產批次。
三、繞線增項:橫平豎直背后的“米數游戲”
陷阱本質:以“規范施工”為名故意繞遠路。例如,地面能走直線卻繞墻一圈,頂面穿梁重復走線。
案例:廣州某業主90㎡房子被繞出280米電線,按85元/米計算,多付2.38萬元。
避坑指南:
要求裝修公司提供“水電走向三維圖”,對比最短路徑與實際方案;
簽約時約定“按實際米數結算”,拒絕“預估量+超量補差”模式;
優先采用“點對點直線布線”,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減少30%米數。
四、惡意漏項:低價入局后的“精準收割”
陷阱本質:報價單故意漏掉關鍵項目,后期以“必要工序”為由增項。常見漏項包括:
開槽費(墻面/地面開槽另算);
垃圾清運費(按袋收費);
水管加壓測試費(300-500元/次);
暗盒安裝費(5-10元/個)。
案例:杭州某業主簽約價8萬元,因漏項增項達2.8萬元,占總價35%。
避坑指南:
要求報價單包含“水電全流程項目清單”(附參考模板);
補充條款:“后期增項超過總價5%由裝修公司承擔”;
拍攝施工前房屋全景圖,固定原始狀態作為維權證據。
五、工藝拆分:一項變三項的“連環套”
陷阱本質:將單項工藝拆分為多個步驟收費。例如:
墻面處理:鏟墻皮(5元/㎡)+界面劑(8元/㎡)+石膏找平(15元/㎡)+掛網(10元/㎡)+膩子(12元/㎡)+底漆(6元/㎡)+面漆(10元/㎡),總價從市場價30元/㎡暴漲至66元/㎡;
地面找平:鋪瓷磚時包含水泥找平,鋪木地板時卻單獨收費。
避坑指南:
要求報價單附“施工工藝流程圖”,明確每一步驟是否包含在報價內;
對比裝修公司報價與市場均價,警惕單價低于成本價的“陷阱項”;
優先選擇“綜合單價”模式(如墻面處理包干價45元/㎡)。
六、水電包死價:破解增項的終極方案
行業趨勢:誠信裝修公司正推廣“水電包死價”模式,即按房屋面積一口價收費,杜絕后期增項。
數據支撐:南京市場調研顯示,正規公司水電包死價普遍在120-150元/㎡(含材料+人工),較傳統按米計價節省20%-35%。
選擇標準:
確認包死價包含所有水電項目(含開槽、穿線、封槽、燈具安裝等);
要求合同標注“驗收合格后付款”,避免資金風險;
優先選擇接受第三方監理的裝修公司(如土巴兔平臺監管)。
結語:白紙黑字才是裝修“護身符”
水電改造增項的本質,是裝修公司利用信息差進行的“價格欺詐”。業主需牢記:
所有口頭承諾均無效,必須寫入合同;
施工前做足功課,掌握水電改造國家標準(如GB/T 18742.2-2017);
選擇有“水電不增項”承諾的裝修公司,并保留維權證據。
裝修不是賭博,而是技術活。用知識武裝自己,才能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。